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星際介質湍流模擬。圖片來源: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聯合團隊展開合作,開發(fā)出一種創(chuàng)新的計算機模擬技術,能以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大尺度深入探索星際介質(ISM)中的磁力和湍流。ISM是充滿銀河系恒星之間的氣體和帶電粒子的廣闊空間。這一模型將能為研究ISM、銀河系磁力、恒星形成和宇宙射線傳播等天體物理現象提供新的見解。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
無論是在星系間、星系內、太陽系內,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湍流的表現都驚人地相似,這種一致性具有極大的科學吸引力。天體物理環(huán)境中的湍流與地球上的湍流略有所區(qū)別,其中的關鍵區(qū)別在于磁場的存在,這從根本上改變了湍流的性質。在星際空間中,粒子數量遠少于地球上真空實驗中的粒子,但它們的運動足以產生磁場。
銀河系磁場的強度雖然僅為冰箱磁鐵的幾百萬分之一,但仍是塑造宇宙的重要力量之一。此次的新模型是目前同類系統(tǒng)中最強大的,它的運行依賴于德國萊布尼茨超級計算中心的SuperMUC-NG超級計算機。它正挑戰(zhàn)著人們對磁化湍流如何在天體物理環(huán)境中運作的理解。
新模型在尺寸和細節(jié)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最大版本可模擬約30光年邊長的空間體積,而最小版本則可縮小為大約1/5000。這一模型有助于人們理解銀河系整體磁場。
新模型除了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可擴展性,還能模擬ISM密度的動態(tài)變化,這是以往模型所未能考慮的。團隊利用從太陽—地球系統(tǒng)觀測的數據來測試模擬結果,取得了良好的匹配。這意味著通過模擬就可更好地了解太空天氣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湍流普遍存在于星際、大氣、海洋、江河等自然現象和飛行器尾流、燃燒器燃燒等工程現象中。湍流問題是力學中一個復雜的問題,足夠人們終其一生去研究。天體物理環(huán)境中的湍流與地球上的湍流略有區(qū)別,關鍵在于磁場。借助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科研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模擬技術,能以更高分辨率對星際介質中的磁力和湍流進行觀察。這種模型讓我們了解磁場如何引導氣體流動、影響恒星誕生,并更加清楚如太陽風暴之類的宇宙天氣對地球的影響。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